2009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中国地域空间开发的理论体系研究及重大规划实践” |
|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主要奖励过去5年来我院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做出了重大创新贡献的科研集体和个人。
“中国地域空间开发的理论体系研究及重大规划实践”研究集体共20人,是一个创新文化浓厚、决策层认可程度高、学术界影响程度大的研究集体,已成为我国重大地域开发规划编制的学术领导者与主力军,是我院履行国家战略决策思想库功能的一支重要团队。
长期以来,“中国地域空间开发的理论体系研究及重大规划实践”研究集体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从现实需求中凝练关键科学命题,在解决问题中实现科技创新和推进学科建设。在解决我国重大地域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自主创新成果。
建立了以“点一轴”系统、地域功能和空间级联系统等理论构成的地域开发理论体系,主持完成了《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京津冀都市圈规划》《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等一系列影响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大规划项目,创建了我国区域规划技术流程和功能区划技术规程。地域开发理论体系和区域规划技术规程成为我国当今开展地域规划的核心理论基础和重要技术方法。连续出版《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对我国地域开发重大战略进行科学论证和咨询,为我国调整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模式、支撑汶川灾后重建方案制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研究集体突出贡献者
陆大道,提出了“点一轴”系统理论;促进了城市化政策调整;指导了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与重大区域规划工作的开展。
樊杰,构筑了区域发展均衡模型,主持了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和京津冀区域规划研制、汶川灾后重建承载力评价工作。
金凤君,提出了空间级联系统组织模式和区域基础设施发展理论,主持了东北地区振兴的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
研究集体主要完成者
刘毅、陈田、刘卫东、方创琳、刘彦随、张文忠、毛汉英、蔡建明、董锁成、甘国辉、徐勇、刘盛和、吴绍洪、李丽娟、王英杰、王传胜、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