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案例研究:包容性全球化的视角》(中英文版)在京发布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主要旗帜,也是中国提出的新型国际合作倡议,正在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七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或承建了一大批项目。这些项目进展如何、积累了哪些经验,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国科学院“丝路环境研究”先导专项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卫东研究团队,基于包容性全球化理论视角和大量海外调研,完成了《“一带一路”建设案例研究:包容性全球化的视角》和Understand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ase Study Perspectives,近日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发行。

2021616,该书新书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在商务印书馆礼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原理事长、国际区域研究协会副主席陆大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灵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主任翟东升,国家开发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刘勇,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全国政协丝路规划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徐志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现代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胡长顺,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丝路环境研究专项办主任安宝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秦玉才,中土研究院院长郑军,中土研究院副院长张磊,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陆洋,“一带一路”官网首席执行官孙美艳,“一带一路”官网大数据部经理张何灿,丝路对话委员会主任崔一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都威,中宏网“一带一路”事业部负责人王通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刘卫东,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岩,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平,商务印书馆教科文中心副主任、科技编辑室主任李娟以及本书主要作者和责任编辑出席了活动。

本次新书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由李平主持,顾青、陆大道、李岩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对本书的出版表示祝贺,并分析了本书的学术价值。刘卫东研究员简要介绍《“一带一路”建设案例研究:包容性全球化的视角》的主要内容,专家们热烈研讨并高度评价该书的出版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该书是第一本系统且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建设案例的著作,由数十位中外学者共同执笔完成。该书首先总结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项目类型和建设模式,而后从东道国治理结构背景、发展历程、合作模式、社会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系统阐述了21个建设案例并进行了理论总结。这些案例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19国家,涵盖铁路、港口、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制造业、矿山开采及冶炼、清洁能源、物流合作等不同类型的项目,涵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不同时期开展的项目。案例分析揭示了制度和文化因素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总结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知识,对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图文并茂,从建设项目层面全景式展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真实状态,是读者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读本,也是有志于“走出去”的企业家学习海外建设经验的必读之书。本书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这是第一本深入、系统研究“一带一路”建设案例的巨著,信息量巨大。21个案例分析了东道国的治理结构背景、项目发展历程和合作模式,以及项目的社会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用具体的案例研究揭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真实状态,回答了一带一路建设是什么的问题。第二,科学评估了一带一路建设进展。评估发现,2019中科连通性指数”为43.04,比2013年和2017年分别提高了86.5%和10.6,表明一带一路建设由启动时期的高速发展转向稳中求进。此外,分领域连通性指数差距缩小,说明各方面进展正在由极不均衡向逐渐均衡的方向发展。第三,系统梳理了一带一路相关研究进展。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正在形成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中外学者只有加深相互了解,才能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真知灼见。在建设案例这个研究尺度上,中外学者都能看到真实发生的事情、更能找到共同话语。第四,对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进行科学分类,并从制度和文化的视角总结了“一带一路”建设模式。本书突出强调了政府合作框架下发展出来的或者被纳入政府合作框架的建设项目,并总结出基EPC、基于特许经营和企业直接投资三大类建设。第五,基于建设案例分析总结提出了若干理论知识,对开展海外建设和企业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