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简介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于1999年9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中国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56年成立)整合而成。以解决关系国家全局和制约长远发展的资源环境领域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为着力点,以持续提升研究所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线,建设成为服务、引领和支撑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研究战略科技力量。
实验室简介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于2009年12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实验室面向全球可持续发展科学前沿和国家可持续发展重大关键科学问题,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区域发展理论为指导,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研究为特色,以区域可持续发展机理-模式-模拟与决策支持为主线,为国家及区域可持续发展重大战略决策提供科技支撑。实验室下设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城市地理与城市发展、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旅游与社会文化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模拟五个研究室。
实验室拥有一支高水平职工队伍,至2024年12月,实验室有在职人员80人,其中研究员28人、副研究员42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地理学会会士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6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各1人;流动人员210人,其中项目聘用人员及博士后6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47人。
实验室网址:http://www.lrsd.org.cn/
根据实验室建设发展需要,常年面向海内外招聘科研岗位优秀人才。
一、招聘学科与研究方向
地理学、生态学、资源科学及计算机、数学、人工智能、管理学、规划等相关交叉科学方向。
主要开展但不限于:
1)经济地理
2)城市地理
3)乡村地理
4)旅游与社会文化地理
5)区域可持续发展模拟
二、招聘岗位及基本任职条件
(一)研究组长岗位
1. 具有以上招聘领域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
2. 海外人员: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海外知名科研机构、高校连续从事相关科研工作不少于3年(含)以上,具有副教授及以上或相当岗位任职经历。
国内人员:应具有在国内知名科研机构、高校担任教授或相当岗位任职经历,是国内相关领域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如入选“四青”等国家级人才计划等。
3. 在本研究领域有高水平的学术造诣,能把握本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做出过国际一流水平或国内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4. 具有带领一支队伍在本领域前沿从事创新性研究并具有能做出国际水平创新性成果的优良潜质。
5. 思想政治素质好,学风正派、诚实守信、治学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合作和奉献精神。
6. 身体健康,全时全职在岗工作。
(二)可桢-秉维青年人才
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爱科学研究,身心健康、勤勉敬业、求真务实、学风正派,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学风,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2. 具有博士学位,原则上男性38周岁以下,女性40周岁以下,副高一级(含)以下专业技术岗位的研究人员。近5年内,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每篇论文只按一个作者类别计)在本学科领域发表2篇及以上Nature(含子刊)/Science(含子刊)/PNAS期刊论文,或发表1篇Nature(含子刊)/Science(含子刊)/PNAS期刊论文和2篇及以上一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升级版)期刊论文,或发表5篇及以上一区(中国科学院升级版)期刊论文。
(三)科研岗位(2025年度计划招聘名额4人)
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爱科学研究,身心健康、勤勉敬业、求真务实、学风正派,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学风,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2. 具有博士学位,原则上35周岁以下,要求有博士后或特别研究助理经历。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每篇论文只按一个作者类别计)发表2篇一区(按中国科学院分区标准)或4篇一区(按ISI分区)国际期刊论文。
三、待遇
一经录用,将按照中国科学院统一规定,实行岗位聘用、合同管理,享受研究所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的相应待遇。特别优秀人才和团队可“一人一策、一事一议”方式。
四、应聘方式与材料
自发布招聘通知之日起至招聘到合适人选为止,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聘者,请将应聘材料发送至lrsd@igsnrr.ac.cn。
应聘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1. 个人履历(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主要工作业绩等);
2. 已取得的代表性成果(3-5篇代表性论文全文等);
3. 应聘后工作和团队建设计划;
4. 本人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
五、联系方式
电话:010-64888267(陈老师)
邮箱:陈老师(lrsd@igsnrr.ac.cn)
钟老师(zhongls@igsnrr.ac.cn)
陈老师(chenmx@igsnrr.ac.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